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803篇
科学研究   80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礼记》称情立文的方法原则根据人的自然情感来阐释礼义、规约人情,其应然性“内在义务感”随“礼”的弥散性融入意识形态叙事的文化象征系统.同时,《礼记》通过类比与关联、重复与移情的直观理性形成了“合礼即合理”的话语逻辑与伦理先于知识并高于知识的价值原则,以意义延宕进行着“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礼记》中儒家内外絮矩的困境在于它通过称情立文和直观理性所建构的“圣王”形象不过是一个虚幻的叙事符号和缺位的崇高原质.  相似文献   
962.
要真正认识孙犁,解读他建国后的病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或者说,“病”是阅读孙犁的一个关键词。孙犁的病并非无端“突发”,而是源于他不适应左的社会政治环境与大都市的生活环境,也与个人生活情感中的矛盾冲突密切相关,最根本的在于孙犁内心中生命感性欲求与社会理性规范之间的难以调和,而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的写作及中止,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孙犁当时特定精神状态的反映与折射。探析孙犁的病因病况,可以引发我们对关于社会和人性等许多关乎文学的重要问题的深沉渺远的思索。  相似文献   
963.
职业能力是个体完成某一职业范围内的具体任务并达到应有标准的能力。职业能力的逻辑起点是职业,体现为特定职业的客观要求,其内容包括从事特定职业所应具备的技术或技能。职业能力随着特定产业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964.
姜华 《教育发展研究》2012,(Z1):115-118
教育惩戒是实现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当前教育惩戒适用存在着放弃教育惩戒、把教育惩戒等同于道德谴责、把教育惩戒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把教育惩戒等同于教育暴力等误区。规避教育惩戒的适用误区就是要进一步探索建立教育惩戒实施细则、加强教育惩戒监督、建立教育惩戒救济制度、优化教育惩戒环境、把教育惩戒与表扬教育接续起来等措施。  相似文献   
965.
应时代发展要求,美国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由技术理性主义向整合主义发展,教学专业化发展也经历了相应的转变。20世纪中下叶占支配性影响地位的技术理性主义教师教育课程,主张对教师进行训练,让其掌握批量的教学技术理论知识。这导致教师教育课程出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分离、忽视了实践知识的情景性等问题,促使新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和实践的出现。整合主义教师教育课程关注对实践知识的情景性关怀、对个体知识的关怀,以解决目前美国乃至国际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提高(职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强调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寻求理论本位与经验本位知识的融合。  相似文献   
966.
换工作为一种农家之间相互交换役畜和劳力的农耕结合习惯广泛流行于近代华北农村,那些土地不多、经营能力不强的农家依靠换工习惯来解决农耕生产上的劳力与畜力不足的问题。换工可细分为农家间的劳动力与劳动力交换、劳动力与畜力交换、畜力与畜力交换以及劳动力与劳动力.畜力相交换等多种形式。考察20世纪华北农村的换工习惯,可以窥见该时期乡村社会的变迁和时代动向。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农民生活日见窘迫,换工习惯以其合理性、对等性及灵便性特点而被农民们普遍接受。华北的农民为了适应时代变化,乐于采用那些即战即决、少受束缚的农耕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967.
微博为话语自由表达在公共领域建构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但由于其自身管理体制的不规范以及对公众素养要求不够到位,谣言却也时刻伴随着。谣言的恶性传播使微博的传播、沟通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阻碍着微博舆论平台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公共领域建构的进程。如何妥善规避微博传播中的谣言、不断完善微博传播平台,从微博自身管理机制以及对公众的素养要求等方面的考量,提出建立完善的事实和身份审核机制以及呼吁公众理性表达、监管部门适度引导,以期制止微博谣言传播,创造一个纯净的微博沟通环境。  相似文献   
968.
“经济人”假设自提出之日起就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质疑,虽然这些批判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但是“经济人”假设就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而言仍然是合理的。通过对“经济人”假设的演变及其招致的批评进行分析,表明这些批判不仅没有消解掉“经济人”假设,反而是对“经济人”假设的补充与修正,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学的成长。  相似文献   
969.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以一个概念去理解、建构、表述另一个概念, 这就是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作为连接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概念隐喻理论为认识人类的思维过程、行为经验以及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从隐喻入手学习词汇网络符合认知规律,有益于突破传统词汇教学的瓶颈,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和语言构建能力.本文探讨的就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概念隐喻形成和理解的过程以及它派生的词汇网络系统在真实情景下的运用.  相似文献   
970.
从《旧约圣经.创世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上帝创造了世界的秩序。他不仅创造了世界万物,而且还创造了人类——唯一具有自由意志的理性的生物。人类这种潜伏的理性和自由意志由于夏娃偷吃了禁果而被激活,从而秩序被打破,人类获得了自由,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物种的人的区别显现了出来。个体的人要求唯利是图的自由,物种的人要求和谐合作的社会秩序。这种自由和秩序的矛盾使得人类依靠理性、利用符号为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人文世界,体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所有价值,并为实现自身管理,重建人文秩序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